有時候覺得,
若現實社會每個人說話的方式跟音樂劇一樣的話應該很棒,
大家都用唱的,想到畫面就很有趣。
可以想想,政論名嘴們在電視上以四重唱的方式說出各自的意見,
或是像紅衫軍遊行的時候,如果那數十萬人齊口同聲一起唱著整齊的意見,
那聲音會有多壯觀,合唱的人數這麼多絕對也可以破了金式世界紀錄!
浪漫的歌曲絕對不會少,
情人間的表白、單方面的告白;
感傷的歌曲也不會少,
分手、他不愛我、愛我別走;
律師在法庭上辯論的方式,
說不定以RAP的形式來表達是最好;
而老師的授課方式則依科目的不同來界定演唱的形式,
國文大概很適合方文山、周杰倫中國風的那套,
化學、物理等也許用兒歌比較容易記.....XD
只要有押韻就好,套上一些關鍵詞就能夠清楚記住那最棒。
最近忽然有一種感覺,
能夠寫出交響樂的都是天才,
有些人在心底就能夠想像出所有樂器交織而成得音樂饗宴,
進而把它寫下來,
依據不同樂器、不同聲部,這是多麼複雜的一件工程。
像這首
布蘭詩歌-命運!世界的女神 Carmina Burana - O Fortuna
這個版本我比較喜歡,上面那個影片唱到後來有個聲音聽起來很慘烈的叫.....XD 破壞了和諧。
我都不知道這位作曲家的腦海裡是怎麼蹦出來這首曲子的,
氣勢這麼磅礡,用這麼雄壯的歌聲還有這些樂器,
他怎麼決定用這種節奏的? 為甚麼會用這個樂器而不用其他的?
為甚麼會是這個音符而不用其他的? 為甚麼是用這個和弦而不用其他的?
或許下面這個片段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天才的想法,
這是阿瑪迪斯的其中一個片段,
那位躺在床上滿臉病容的就是莫札特,
而在旁邊幫他寫樂譜的則是對他愛恨交織的Salieri,
salieri也是宮廷樂師,但他沒有莫札特那樣的天才,
於是一方面心裡愛他的音樂,一方面卻又恨上天為何把這樣的天賦賜給一個瘋瘋癲癲的少年。
雖然很多音樂術語聽不懂,不過一邊看下去一些重點對話你就懂了,
莫札特是天才,音樂渾然天成在他腦海中出現,
一個音符都不用改,就是這麼美好。
而salieri只是一個普通人,得以一窺一代大師一代天才作曲的秘密,
他一方面愛這樣的天才,一方面又恨為何有這樣天才的人不是自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