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遭遇了工作倦怠期。
同時感覺到FB、LINE等社交軟體對於生活的影響。不僅僅是被制約,無聊沒事就把FB打開看一下大家更新了什麼狀態;自己更是常常一無聊就發個文,看有沒有人回應或按讚。
我忽然覺得,這樣的方式我也厭煩了。
FB是個好工具,但是我不應該這樣用它。
FB上的狀態,都是可以偽裝出來的,因為在一個人發文之前,他可以先想好別人可能會怎麼預設這個人,是不是這樣的發文符合期待?符合自己想要給別人好印象的那種期待。
我從來不在FB上談論到感情狀態,或者是自己內心比較深層的狀態。
我只會PO有趣的、好吃的、好玩的,從來不會心情不好。
可是人生不是這樣子,那也不是真的。
而且我也不認為在FB上談論自己的內心狀態是一件恰當的行為。
但FB拿來當作一個分享的平台則很適合。 不應該被制約。
本來我對於自己會上癮的東西,像是ONLINE GAME,當發現自己什麼事也沒做,整天就是玩WOW時,就毅然決然全部刪除了。 這次我要用另外一種方式:「FB是我的工具。我是我自己的主宰。」
另外一件事,社會期待。
昨天我申請了couchsurfing的會員,意外發現台灣也有很多couchsurfing的愛好者。couchsurfing跟社會期待有什麼關係呢?
先來說說社會期待是什麼,社會期待是當一個人逐漸成長時,外界(父母朋友家人)會希望你成為什麼形象,是否有良好工作等等,也許這其中很多的期待是來自於自己。
我目前有份一般人都覺得是不錯的工作,薪水穩定,工作輕鬆,能夠讓我支付20坪大小的房租、閒錢可以拿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,而且還是能夠存到錢出國玩等等。很不錯,很穩定。人生大概就這樣過。
但是我不喜歡。
也許是工作倦怠的關係,我眼神都沒有神采了。
而且我一直覺得,工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讓一個人有地方住,有東西吃。這是單就工作而言。有一些幸運的人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,也許那是因為他做的工作是他喜歡的。
那為什麼我要做這份我不是很喜歡的工作呢?只是為了讓自己有不錯的地方住,有好東西吃? 一方面是自己不夠勇敢,一方面是符合社會期待。
但我為什麼要這樣呢? 為什麼我不能夠勇敢的做自己呢?
其實我骨子裡就是個時常冷血又沒什麼同理心的人。
但我也喜歡大笑,不論是別人唱歌走音嚴重或是聽到別人說很蠢的話。
我喜歡美好的肉體,不論是男是女都可以,只是我偏好女生一點。
我也許能夠性愛分離。但是談論到「愛情」的話,就只能女生了。
為什麼不能跟病患吵架?要是病患無理取鬧?
所以couchsurfing跟社會期待到底有什麼關係?
這是勇敢的一大步。
把自己跟陌生人連結在一起的是: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善意。
跨國的couchsurfing更是一種給自己的挑戰,自己處理聯絡事宜,自己是否細心觀察?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,我能夠獨立處理嗎?
說著說著,我依然想把我爹那台老車開回來放在我身邊。
縱使我目前上路經驗才5次。而且每次過程都不到半小時。
而且我倒車入庫或路邊停車技術都很差。
產生的問題是:勇敢上路是否會造成公害?
同樣的,摘下面具,是否會給周遭親朋好友帶來麻煩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